找到相关内容680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意象多重奏

    教育类的电子书。「佛经及附图」本非佛教艺术的显学,「佛教文献史料」是版本专业,「佛教义理」特别是密教法门,更是深奥难通。避免【小品】予人「传教」的刻板印象,方能引发一般阅览者的兴趣,达到艺术教育的目标。...

    葛婉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773080.html
  • 法国梅村:佛教对21世纪的响应:西方弘法经验谈

    教法,并认为 经中开示对21世纪非常重要。在2003年,在一个专为好莱坞电影业人士而举办的禅营中,师 父也讨论了这些主题。 ...

    梅村 ( 梅村国际坐禅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1073299.html
  • 葛茵卡教授:佛陀:和平的使者

      1. Svakkhato 世尊教法详而明确: 它简单而明确,每个人都可以修习,而不会在心中产生任何混淆。 ...

    葛茵卡 ( 印度国际内观学院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373332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排列。唐宋以来,传统佛教,都依此区别如来一代教法,而不  按佛典的发展史来看其不同阶段的思想。  (注21)同(注19)。  (注22)从密藏之文看,是指「性空」和「实相」二种。  (注23)如按僧肇的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这圆教宗是大乘教。如果以大乘义理来抉择小乘教,不待受大,就是“圆顿”的意义。如法华开许声闻可以成佛;涅槃经扶助戒律,说佛性常住的教法。这种教义,很自然的融和了“实法宗”与“假名宗”的对立,为《四分律》通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73]   但是,陈兵教授的观点似乎颇有不同。他认为,“原始佛教固然以超出世间、证入涅槃为终极旨归,但也相当重视人间的伦理政道、社会教化,可谓世、出世间并重。”部派佛教形成以后,反而淡化了佛陀教法中的人...时,是把它们置于佛教的教法和戒律体系之中的。”[83] 另外,蒲长春的《人间佛教与普世伦理》[84]、吴洲的《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》[85],亦都论述了“人间佛教”在实践上对现代伦理价值之重建的可能贡献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佛门中的“安居”犍度

    脱,便不得结。教法太急,用难常准。故如来顺物,始从十六日,至后十六日,开其一月续结令成。   为了起表率作用,佛亲自带头,一直到最后入灭,佛陀始终没中断过安居。这在《长阿含经》卷二、《游行经》、《佛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373508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

    真如缘起(对真如缘起的认识,学界是存有误区的,下详)。  (2)佛性始有说和佛性本有说的对立。  据《续高僧传·道宠传》:“初勒那三藏教示三人,房、定二士授其心法,慧光一人偏教法律。菩提三藏惟教于宠。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473511.html
  • 西方净土变相的源流及发展

    八方刻「十六观  」,每方均以一女身盘腿端坐,双手作禅定印,青情呈冥思观想状,  以表示韦提希正依世尊的教法,作每一种观想法(图20-21)。韦提  希像旁所刻或为园林、或屋宇、或楼台,或宝树、或栏楯、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373986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  周贵华   “有无”是指一切法或者说一切事物的体性之有与无,即在存在意义上的真实与虚妄。佛教主张通过把握真理而获得涅槃,因此,对有无乃至一切法相之辨明与证悟,是佛教的基本诉求之一。特别是到了大乘佛教,从解脱中心论转到了菩提中心论上,更以这方面为其教法安立的基础与根本。从大乘佛教的阶段发展看,中观行派与瑜伽行派展示出不同的特色。中观行派偏重在对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